破除“脂肪恐惧症”

内容摘要    ◎本报记者 张 强  通讯员 李珂嘉贺    近几十年来,众多随机对照试验和前瞻性队列研究指出,膳食脂肪的摄入可能与多种疾病的发病风险密切相关。然而,由于研究设计的局限性以及膳食脂肪摄入量测量方法的差异,学界对于不同类型膳食脂肪与疾

    ◎本报记者 张 强  通讯员 李珂嘉贺

    近几十年来,众多随机对照试验和前瞻性队列研究指出,膳食脂肪的摄入可能与多种疾病的发病风险密切相关。然而,由于研究设计的局限性以及膳食脂肪摄入量测量方法的差异,学界对于不同类型膳食脂肪与疾病风险的关联始终未能达成一致意见。那么,膳食脂肪究竟是健康的“隐形杀手”,还是被误解的“营养功臣”?

    近日,海军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上海长征医院)泌尿外科教授任善成团队在这一领域取得了突破性进展。该团队结合高级别循证医学证据与全球疾病负担数据,首次明确揭示:膳食总脂肪摄入与多种健康结局并无统计学关联。研究还发现,膳食饱和脂肪和反式脂肪的摄入与多种疾病风险增加密切相关,而膳食不饱和脂肪的摄入则与多种疾病风险降低呈正相关。这一研究成果近日在线发表于国际期刊《食品科学与技术》。

    一直以来,膳食脂肪被视为健康的“双刃剑”。膳食脂肪包括甘油三酯、磷脂、固醇类等。根据结构和功能特性,膳食脂肪可分为饱和脂肪、不饱和脂肪、反式脂肪,而不饱和脂肪又可分为单不饱和脂肪与多不饱和脂肪。膳食脂肪类型的不同直接影响其代谢途径及其对健康的潜在作用。“保持健康的关键并非少吃脂肪,而是吃对脂肪——减少饱和/反式脂肪摄入,增加不饱和脂肪摄入。”论文通讯作者任善成强调。

    此项研究发现,减少膳食总脂肪摄入可能与成年人体重指数(BMI)、体重、总胆固醇及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降低相关,但由于存在显著异质性,需谨慎解读这些关联。更重要的是,该研究观察到,膳食总脂肪摄入量与2型糖尿病、脑卒中、心血管疾病死亡率及癌症相关死亡率等重要公共健康结局之间不存在显著关联。研究还发现,膳食饱和/反式脂肪摄入与血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高血压、冠心病、肝癌、乳腺癌、总体癌症死亡率、全因死亡率、阿尔茨海默病及认知功能下降等疾病风险增加相关;而膳食不饱和脂肪摄入则与高血脂、代谢综合征、心力衰竭、高血压、冠心病、脑卒中、静脉血栓栓塞、基底细胞癌、结直肠癌、子宫内膜癌、前列腺癌、乳腺癌、总体癌症死亡率、全因死亡率、认知功能下降、抑郁症、帕金森病、骨折、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干眼症、炎症性肠病、先兆子痫及早产等风险降低相关。

    “这项研究为膳食脂肪的健康影响研究提供了新的科学依据,也为公众的健康饮食带来了新的启示。”任善成表示,通过全面评估不同类型膳食脂肪摄入与全身160余种疾病的关系,可为制定准确、全面的膳食脂肪摄入政策提供最新、最高等级的循证医学证据。

 
举报 收藏 打赏 评论 0
24小时热闻
今日推荐
浙ICP备2021030705号-9